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动态

中央民大附中红河州实验学校 急救教育常识普及(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79  

中央民大附中红河州实验学校

急救教育常识普及(二)

宣传专栏

 

 

01

33日全国爱耳日

 

02

3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03

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

 

04

426日全国疟疾日

 

一、33日全国爱耳日

 

202433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爱耳日主题发布之际,在此为大家整理了爱耳护耳小常识,让我们做好自己听力健康第一责任人。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30.jpg


1.打电话要控制时长

 

一般情况下,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超过3分钟。

 

2.远离噪音

长时间待在噪声的环境下会导致耳蜗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的损伤或丢失, 造成永久性的听觉阈值移动。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37.jpg


3.避免耳朵进水

日常洗头洗澡时要注意,如果有水进入耳道,可以用干燥的棉签吸干水,以免耳部感染引发外耳道炎。

 

4.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时应注意,手指只能压住一侧鼻翼,再擤出另一侧鼻涕,切勿同时捏住两侧鼻翼而用力呼气,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通过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会将鼻腔内分泌物驱入中耳腔,从而引起中耳炎。

 

5.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6.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40.jpg


二、3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它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结核杆菌可累及人体除指甲、毛发以外的全身各个脏器,其中以累及肺部即肺结核最为常见。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45.png


2.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可疑症状是咳嗽、咳痰大于2周、咯血或者血痰,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其他常见症状。

 

3.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

肺结核主要由结核杆菌经空气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大量含有结核杆菌的微小飞沫排放至空气中,人体一旦吸入,就有可能被传染。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50.png


4.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结核?

 

01接种疫苗

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病,尤其是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不过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抵抗力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研究显示,成年后再重新种卡介苗,并不能预防结核杆菌的感染及结核发病。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54.png


02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另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勤开窗通风,让室内空气保持流通;咳嗽、打喷嚏应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03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

如果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咳嗽、咳痰大于2周、咯血或血痰)时,应当怀疑自己是否患上肺结核,立即去政府指定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定点医院检查就诊。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859.png


三、4月全国爱国卫生月

 什么是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那么对于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保持社交距离

 

鼓励娱乐、休闲、餐饮等公共场所采取预约、错峰等方式,减少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设置明显标志,倡导公众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进入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较为密闭的场所时佩戴口罩。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03.png


2.勤于洗手

 

广泛宣传“七步洗手法”,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勤洗手;倡导公众在咳嗽或打喷嚏后、照顾病人时、制备食品前后、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07.png


3.分餐公筷

 

号召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和使用公勺公筷;鼓励饭店、餐馆提供分餐服务,在醒目位置设置“分餐分食,公筷公勺”宣传提示。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25.png


4.革除陋习

倡导健康文明饮食,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生肉等陋习,少食腌肉腌菜等腌制食品,普及识别有毒野生菌知识,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饮食新风尚。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30.png


四、426日全国疟疾日

1.什么是疟疾?

疟疾(Malaria),是由按蚊叮咬人体后而感染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 10-20 天后就会发病。

 

2.疟原虫的传染源

 

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

 

3.疟疾的传播方式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36.png


4.疟疾的典型表现

 

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伴有疲劳、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

 

5.预防措施

 

01

疟疾通过蚊子传播,防蚊虫叮咬最重要,改变露宿习惯。

 

02

要做好个人防护,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长裤。特别是在户外,暴露皮肤可涂抹驱蚊剂。

 

03

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睡前在卧室喷洒灭蚊药。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44.png


04

搞好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做好灭蚊工作。

 

05

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外出到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国家返回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当尽快到当地正规医院就医,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48.png


06

一旦感染疟疾,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微信图片_20240322165952.png


来源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